2024-12-20 02:22:13 | 魔幻网
可以不填报已经通过审核的农村专项计划院校。如果农村专项通过初审了,但后来又不想去这个学校了,报志愿是可以不填的。不会影响其它院校录取的。
报考专项计划的录取分数线可能会低一些,还是选择填报专项计划院校比较好。农村专项计划志愿是指符合报名条件并参加普通高考的农村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填报本省实施面向贫困地区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相关一本院校和相关专业。 魔幻网
扩展资料:
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本科批安排在本科一批结束后,本科二批开始前投档录取。省招办按照高校专项计划120%的比例投档,高校在提档线上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未完成计划公开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仍完不成的可降分录取。
符合报考条件的农村考生可以报考农村专项计划,参加农村专项计划招生的都是部属或省属的重点院校,要是按照普通考生录取,会高出一本分数线很多分,而农村专项计划一般都是在本科一批分数线上投档录取。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志愿怎么填报贫困专项计划?的相关内容。
高考贫困专项计划一般都是单设批次填报志愿,具体填报批次及时间注意教育考试院公告。高考“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志愿通过登录考生所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地方专项报了可以不去吗地方专项报了可以不去。地方专项计划是指地方高校定向招收兄码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一般只为省属重点大学,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一般不会少于本校一批次招生规模的3%。地方专项计划与高校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隶属于高考三大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由各省(区、市)本地所属重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
地方专项计划可以报考吗?不建议报考,地方政策工作单位较少,工资也比较少。且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地方专项计划是指地方高校定向招收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一般只为省属重点大学,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一般不会少于本校一批次招生规模的3%。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用利的一点是可能凭借这个地方专项降低分数,进入到一所比较好的大学。但是专项计划的专
非农业户口高考是不是很吃亏不是。农业和非农业户口高考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国家有些省里面实行专项计划,这个专项计划呢,主要是国家为了优待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提出的一个培养归对他们,如果说农村户口高考成绩能够达到一本以上的,可以一定的优惠政策录取,但是这个情况并不是太多的。非农业户口是计划经济时代划时代将户口划分为了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类型,农业户口指的便是靠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可以同时报吗可以同时报。1、高考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或地方专项计划不冲突,互相不影响,可以同时选择。2、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在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时间上都不一样。3、国家专项计划被录取了,地方专项计划志愿自动失效,国家专项计划没有录取,还可以被地方专项计划录取。一、国家专项是什么?指每年在全国招生中单独安排的招生计划,主要以本科一批招生计
考了二本的分数能报地方专项计划不能?考了二本的分数是可以报地方专项计划的。地方专项计划的缺点是招生专业不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可以凭借这个计划,有可能分数比较低,就可以进到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
二本的分数线能否报地方专项计划批考了二本的分数是可以报地方专项计划的。地方专项计划的缺点是招生专业不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批一般都会和考生签订协议的,毕业之后按协议执行,一般是回生源地工作。可以凭借这个计划,有可能分数比较低,就可以进到一所比较好的大学。在户籍所在县(市、区)报名,并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实施区域的农村且本
单招可以自己选专业吗可以自己选择专业的。1、我们参加高职单招考试的最终目的,要么是为了就业,要么就是为了升学,我们可以从就业和继续升学往前推算,就业和升学考察的第1个指标就是专业,而不是你毕业的学校,因为学校都是专科层次,没有太大的区别。例如一个要招聘会计的岗位,他绝不会去招聘一个英语毕业的学生。2、先选择专业能够更加贴近孩子的专项和爱好,参加单招的考生们大多数是按照自己的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能都报吗2016年继续实施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三大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一、国家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定向招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学生。由中央部门和地方本科一批招生为主的学校承担,2016年安排招生计划6万名,比2015年增加1万名。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6
2024-07-11 09:04:09
2024-07-07 01:14:25
2024-10-30 09:08:58
2024-06-29 05:37:10
2024-04-15 16:47:44
2024-09-21 15: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