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02:47:10 | 魔幻网
可以复读。
各省份都没有出台2020届高考考生不能复读的规定。虽然目前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都已经陆续开始实施,但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应该不会影响到考生的复读,复读不会被禁止。各省份会出台相应的复读政策。
另外,对于复读生来说,不要忽视新高考的一些相关政策,它很有可能影响到考生的复习和报考。而且每个地区之间的政策也存在差距。
扩展资料
复读择校
一、选择合法办学机构
要检查学校是否具有教委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是否通过了教委的每年正规年检。无许可证或未通过年检的学校均为不合法办学。[推荐阅读:高分复读须慎重考虑]
二、具备规范的办学条件
这一点重在是否具有规范的教学场所。教学楼是否安全规范、有无独立安静的校区和活动场地以及住校生的食宿等条件是否健全规范等,都是考生及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是否因人而异,分班教学
文理综合、艺术类以及不同基础的考生学习情况不尽相同。因此要重点考察学校是否采用分班制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在不同的时期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笼统地把所有学生放在一起授课,不如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
四、是否是全日制上课
多数复读学生自学能力不强,且文化课基础一般,所以只有全天上课和必要的晚课,才能保障充足课时量和稳定的教学计划,有助于提高成绩。
五、是否有专职班主任
高考复读的一年里,学生心理波动很大,专职班主任及时把握学生心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免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推荐阅读:复读生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六、任课老师的资历
任课老师是否都是能力强,高考经验丰富,熟悉历届高考重点、难点的优秀教师?是否了解如何给“高考复读生”进行辅导?在实践中,高三学生和复读考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区别很大,选择教师既要考察其教学能力,又要考察其教导复读生的经验。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坑爹这个名词,但是大家却很少听到父母坑孩子的事情发生,毕竟在人们的固有思维当中,父母都是替孩子着想的,而高考状元何川洋,之前考了659分之所以被北大拒录,很大程度上,可能就是因为何川洋被父母给托了后退,好在他并没有放弃,依然选择复读一年,最终以更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大。
关于高考,大多数人都不陌生,毕竟 ,高考可以算的是人生路上的重要历程,也是寒窗苦读12年最终的成果检验,高考虽然不能说是成功的标准,但却是未来人生坦途的重要助推。相对而言,高考还是最为公正的学识评判,考生 通过高考的道路,不管出身高贵还是卑微,一切都还是以成绩为结果,是社会底层逆袭的最佳途径。
与古时候的科举考试相比,高考制度已经算是绝对的人性化了,为了高考,从考生到家长,无不在用尽自己的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一些家长表面上是为了自己的孩子,难免使劲过度,不仅影响到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讲高考状元何川洋。
出生于重庆市巫山县的何川洋,从小成绩就非常优异,据他自己讲述,他3岁就开始读四大名著,5岁就能够自己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6年的时候,何川洋就以677分的高分考入了南开中学,当时,他的成绩排在全县的第4名。虽然不是第一名,但是他综合的基本功还是非常优异的。
在他成功考入南开中学之后,整个高中时期都保持了非常良好的成绩,他在全校的总体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至于当时所有的老师都非常的看好他,因为 ,他当时在学校的总体成绩基本上都能稳定在全校前5名的位置上,这显然 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时间到了2009年,何川洋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高考的时候,何川洋沉着冷静,终于考出了659分的高分,赢得了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
对于如此高的优异分数,应该说北大,清华这等名校基本上都会争相抢夺,于是何川洋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想都没想就选择了北大,可令他感到非常失望的是,他竟然没有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说 ,何川洋当时竟然被北大给拒录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何川洋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和川洋能够考入北大清华的名校,竟然动起了歪脑筋,由于何川洋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上班,父亲是县招生办的办公室主任,于是,何川洋的父母打起了利用少数民族身份加分的主意。他的父母托关系,将他的汉族身份改成了土家族。这样一来,何川洋就可以享受高考少数民族的优待来。即便何川洋根本用不上,但是他父母的这一做法,却实实在在的坑了儿子何川洋一把。
当北大在核查完何川洋的身份后,果断的拒绝了何川洋的志愿。除此之外 ,由于他父母的这个不当行为东窗事发,连同他的父母一起双双被免职了,由此可见 ,学习成绩如此优异的何川洋却被父母坑了,不过,何川洋当时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重整旗鼓选择了复读一年,并向高考发起了第二次冲锋。2010年,何川洋以更高的分数674分,再次考入北京大学。这一次,北大完全接受了何川洋同学,还为他能够考到如此优异的分数而赞扬了他。
这件事情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就算父母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能在高考问题上违规操作,因为,这样不仅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还有可能把孩子给坑了,何川洋的事迹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好在何川洋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复读,最终还是成功的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家好成人高考四个月时间够复习吗?的相关内容。
成人高考考试的内容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而且考试科目不多,所以不是很难,4个月的时间自己多认真复习是很足够的。
很多同学在最后复习冲刺时都存在误区,他们或者认为这段时间只应该看书,或者认为只应该做题。其实,科学的方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以课本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同样的内容可以变换出很多的题型和角度,不变的是基础知识,所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是根本。
基础知识的复习要侧重宏观方面的,注重知识体系的特点,而不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但这并不是说不再去做题,因为应试技巧是有惯性的,所以不要把考试的习惯中断,应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练手。
扩展资料:
成人高考要严格新生资格复查,各地要指导属地高校认真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对新生报到所需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加分照顾和免试入学资格证明等材料与录取新生名册、电子档案逐一进行比对核查,并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严防冒名顶替。 魔幻网
对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违纪舞弊者,一律按有关规定取消其入学资格,并通报其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复习
中国网-教育部:全国成人高考10月24日开考 严防冒名顶替
2019年高考不允许复读吗2019高考后还能复读吗2019年高考失利是可以复读的。2019年高考后复读需要参加2020年高考,而赶上改革的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这部分地区考生可以选考自己擅长的科目,其余省份考生没有影响。高考改革时间及地区2014启动,2017高考实行:浙江、上海。2017启动,2020高考实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2018启动
高考还能复读吗法律分析:能复读,高考改革不影响高考复读。新高考实行后,考试的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是有变化的,一般情况下,新高考中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对于大多复读考生来说也不太友好。比如,原来的理科生复读后选考了“物化生”,但相比于以前理综组合可以覆盖到所有层次的理科生,现在“物化生”的选考对象主要为学霸们,故竞争更为激烈。且如果复读生自身水平相对不高,很有可能就赋到比以往高考更低的分数。
新高考能复读吗?1、高考改革不影响复读、如果你没有考好,仍然可以选择复读,来年再考。2、但由于进行了高考改革,考试科目及考试办法会有一定的改变,录取方式也可能发生变化,对你的复习、录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教育部新确定的高考方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变化,如果选择复读一定要考虑到相关影响因素:第一、高考录取原则有望实行“语数外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第二,取消一考定终
高考还能复读吗?当然可以,我就是复读生。高考复读是一种常见的考取大学的方式。复读指的是高中毕业后,再次参加高考,目的是通过再一次努力提高成绩,争取进入理想的大学。复读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复读可以弥补高中阶段的一些不足。高中三年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理想的成绩。通过复读,学生有机会重新学习和复习高中知识,填补自己的知识漏洞,补强
2021高考落榜能复读吗?能。高考改革不影响高考复读。新高考实行后,考试的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是有变化的,一般情况下,新高考中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对于大多复读考生来说也不太友好。比如,原来的理科生复读后选考了“物化生”,但相比于以前理综组合可以覆盖到所有层次的理科生,现在“物化生”的选考对象主要为学霸们,故竞争更为激烈。高考复读注意事项复读期间能否有效排除外界干扰,全力
2023年河南高考复读人数2023年河南高考复读人数为:46.75万人。高考复读是指已经参加过一次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参加了高考但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心理预期或是对报考的院校要求,因此选择再次参加高考的考生,通过学习加强,并争取在第二次参加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过程。高考复读是指那些已经完成了高中教育并参加过一次高考,但是由于结果不尽如人意,或者因为个人意愿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并不满
安徽新高考还能复读吗能。安徽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没有规定不能复读的相关政策,还是能复读的。新高考是指高考考试的科目为3+X,即语、数、外三科不变,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任选三科参加高考并计入高考总成绩。安徽新高考赋分怎么赋分安徽新高考赋分按每门选考科目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
[转评]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前言: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浙江和上海2017年的高考录取已结束。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
2024-04-10 23:42:18
2024-05-21 20:35:50
2024-08-27 21:43:52
2024-04-15 16:47:44
2024-04-08 17:56:07
2023-11-27 0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