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3 17:09:44 | 魔幻网
一、?个人介绍
你好,我是20届浙大建筑学设计方向考生,今年刚被拟录取。因为本科建筑学未过评估,毕业后的学位依旧是工学学位,所以为了今后的职业发展,最好能为自己拼得一个建筑学硕士学位。最后成功被浙大录取,下面是我的心路历程。
二、?择校原因
择校的时候,优先注重的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对我个人来说,心情和未来永远忠于我所处位置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关外的雪原、河西的朔漠、巴蜀的奇岭、琼崖的碧波,我都已一一领略,而唯有江南的隽秀雅致,饶有趣味,追忆起来颇有回甘。
选择杭州,因为这里格外清秀。我选定浙大的时候,甚至没有关注它往年的报录比,我只知道既然是选定了就努力考吧。因为初期选择学校,大家都是一样的基础。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学校,就要勇敢地去奋斗。我们只需要保证自己结束这一年考研的时候,回忆起来不留遗憾。在自省的时候,真实地认为对得起自己就好。
三、?专业课备考
建筑学基础(专业课一)
学习方向:全面浏览建筑学课本内容,并做好笔记(笔记要精炼,节省时间)
学习任务: 魔幻网
1. 中国建筑史:看课本《中国建筑史》,做好笔记(择重点进行摘抄、绘图,并且要进行一定的记忆)
2. 外国建筑史:看课本、《外国建筑史图说》做笔记(同上)
3. 建筑构造:看课本,做笔记(凡是跟数字有关的都是重点,如多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05m,高层住宅阳台栏杆净高不低于1.1m等)
《建筑构造》上册,李必瑜编,建工出版社;
《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编,建工出版社;
4. 建筑物理:看课本,做笔记
《建筑物理》柳孝图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5. 城市规划:课本内容太多我建议不看,后期好好利用培训班的资料就好。
参考书籍:各学科课本,城市规划原理《外国建筑史图说》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是以时间为轴,对各个地区的建筑做出讲述。这本书只需要看到法国古典主义的洛可可部分,即可转而阅读下一本罗小未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当然,学有余力可以阅读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建筑那部分)古代部分的学习,重点看发展演变及其原因。结构、形制、柱式、立面的演变尤其重要。近现代部分,个人认为书的编写不是特别清楚,可能也是因为近现代的建筑发展越来越百花齐放。这个阶段的复习重点在于总结大纲,同时理清人物关系(尤其是五大师及五大师以前)。
6小时快题设计(专业课二)
学习方向:本阶段快题练习,视个人情况而定。如果之前就已经有较好的手绘基础,我建议你直接上手浙大真题训练,每周一套。如果是新手,我建议你每周一张效果图的训练,先训练出个人的风格。
快题一般考新建/加建/改建公共建筑为主,完成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外部环境规划在内的,方案应正确安排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作出环境设计,并依据设计任务的要求达到合理的功能布置和流线组织,并能体现建筑的性格特征、具有较好的空间组合,具有工程技术方面的可能性,图面表达准确,具有较熟练的表现技巧,符合制图规范要求。无指定参考书目,主要参考建筑设计标准、技术规范等,以下是考研资料联盟推荐参考: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沸郎西斯、D 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快题设计80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出版;
《快题设计备考指导:建筑专业快题设计》辛塞波;
《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方案设计应试指南》黎志涛;
《建筑创作过程与表达》戴志中;
《快速建筑设计》;
相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学习任务:
1. 每周一张效果图的练习,认真画,可先不必在意时间,总之要画出自己能画到的最好效果。只有画好了,才能去讲究效率
2. 浙大不考验分析图,但是在抄绘练习中,要试着去画分析图,以锻炼设计能力。
3. 学有余力可以适当安排平面设计的任务,一张A3就可以了
建筑学基础
个人建议开始复习不要过于“套路”,并且不能偷懒,有的人一开始就问能否帮忙划一下考试范围,哪些是重点。。建筑基础虽然有迹可循,但是题目怎么考谁也不知道的,这个划范围应该去问出题老师吧。开始复习期间无从下手是因为这门参考书较多、真题范围广、题路清奇……但是考完后最有信心是因为考的基本都复习到了,即算出现了几道生僻题,凭着平时的知识积累也能答个八九不离十。我的安排是把参考课本都看了一遍,对内容有一个大体的印象,还有看看考研资料联盟的干货,包括课件和前辈的笔记等加深理解和记忆,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建筑原理和城建史的我觉得做一本笔记实在是太费时间,所以是看资料,然后用便利贴这类的东西将自己的理解补充进去。
四、?政治备考
我的政治开始比较早,8月份就开始看徐涛的课了。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没有想好要报考华东师范的925还是浙大的843,这两个一个是英2一个是英1,做什么都有点浮躁,但政治总要学吧?!于是早早的就看了徐涛的课。但我还是建议大家,政治一般下学期再准备,因为过早效率太低浪费其他科目的时间。不建议看太多辅导班讲解视频,如果有人陪着你监督你努力的感觉还是满好的,但是花费较大,也不一定有好结果。
政治资料:
选择题:主要是肖秀荣的资料配套徐涛的课,看到网上有些人说不太匹配,我用下来感觉还好。前期就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次听完课配套着把选择题做完。
大题:肖4肖8!(可以看看腿姐的押题,虽然我没背)+研木易木子yyds!!!!
8-9月:断断续续把徐涛的视频看完了。如果没时间可以不看涛涛的课,但是涛涛真的太有趣了,我爱偷懒。1000题一遍刷完,有个大概的感觉。因为刚看完视频脑子热乎,所以1000题可以闭卷做一做。
10月:很多人都觉得政治晚点开始,但我感觉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早点开始,因为之前已经刷过视频了,后面时间越来越紧张,但对于政治还是稍微踏实一点,10月份又刷了一遍1000题,每天看几章内容。我是先闭卷做1000题,在看书的。正确率惨不忍睹,一度认为前两个月白花了。
11-12月:我一直在做选择题,我感觉我已经把市面上的老师的出的卷子的选择题都刷了。整套的选择题我还是选择又刷了一遍1000题,我把徐涛的优题库也刷了。emmm....涛涛老师的选择题我觉得一般,能感觉到和肖秀荣的出题思路不一样,所以一做优题库的时候又是很受打击,我觉得有时间想练题感的可以...emmm还是算了,去学习专业课不香吗?后面徐涛有个专门讲优题库里个别题目的视频,有空倒是可以看看,主要是听解题思路,填补自己的知识盲区。
12月初:肖四肖八会陆续出来,可以刷个两遍,选择题很快的,这个时候已经大概能知道今年政治考题的重点内容是什么了,因为每个老师的出题内容都大同小异。肖八一开始做的不理想,但后来我觉得是肖7肖8慢慢简单起来(给学生增长自信吧),也能做到40+,肖四不出意外平均分也是40左右。
12月中-考前:猛冲一波分析题,我正式背分析题比较迟,时间有点小紧张,但是研木易木子的分析题资料真的是太好用了!!!到时候市面上会有的,会梳理框架让你背诵,主要是以肖4为中心,综合涛涛腿姐的押题卷的大题整合内容给你背。我一开始觉得背的少很不踏实,因为我几乎没有翻过肖8的分析题答案。但我是没时间了,所以信了一波,值的!强推强推!小黄书我也翻过,我还跟过徐涛的公众号,有个背诵打卡,没坚持下来,这个时间和收获比不高,只能说前面背诵可能对冲刺的时候留点印象,但太没啥重点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能坚持(看个人实际情况吧,我不行)。还好后期放弃徐涛的背诵,不然我觉得我会崩溃的,涛涛人很好,但可能主要做的是一种情怀吧,后来我好像还蛮喜欢政治的。
五、?英语备考
浙大的英语线一般都是 55 分,看起来要求不高,对于考研其实是算高分了,大家要警惕,每年因为英语不过线的同学很多。跟研友们刷题之后一致认同,近三年的英语真题难度是呈下降趋势的。去年的真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实战有点紧张的原因,感觉比前两年难一点点,然而还是只能说是历年真题的青铜水准。说这些是想大家放轻松,英语好好复习还是可以有不错成绩的。
英语复习内容无外乎单词、刷真题。自己独立完成是会有点枯燥,但是身边也有公共课全程自学上岸的例子。我个人比较推荐跟老师跟视频,有人陪着你监督你努力的感觉还是满好的。基本上跟着这些老师的视频学下来再加之自己的巩固复习,是足够了的。
首先是看朱伟的恋练有词,三个月看完了一遍,之后开始第二遍,中途用“list”背了一个多月单词,可以说给我打下了很坚实的单词基础。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在半个小时、0.5天、1天、2天、4天、7天、15天的时间点各重复一次你所记忆过的单词或词组,以此达到巩固的目的。
有了一些单词基础后便开始阅读题源外刊(我买的是何凯文的书),每天读一篇,以此锻炼自己分析句子的能力和提高阅读速度,为之后的阅读打下基础。从2020年4月开始我便开始跟着刘晓艳老师一起学习语法和长难句,上课的时候认真做笔记,课后完成书上的练习。大概花了一个多月就学完了语法和长难句,这对于分析句子非常重要!
五月份,我开始笔译1989年到1995年的阅读(可能我基础比较差,所以采取了这种“笨”办法),每天一篇。我从六月份开始做阅读理解,我是听唐迟老师的阅读,核心就是学会他的方法,不断去实践,发现错误后要及时参照正确的方法和思路,获得反馈对于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我从2004年一直做到2016年,留了4套给最后四次模拟考试。中途用外刊代替自己的阅读(千万不可以中断阅读!)翻译和完形都是听宋逸轩老师的课,个人觉得提升很大。
作文是背王江涛的20篇(从10月开始背,也要注意及时复习),但是自己也要写,只有写了你才知道具体怎么行文,在考场上才不用现想。
我每天学习的顺序
早上7:20-8:20背单词
8:20-12:30数学
12:30-14:00午餐、午休
14:00-17:30专业课
17:30-18:10晚餐
18:10-22:00英语、政治。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适应考研的考试时间,数学和专业课都是150分,最重要的两门,所以安排在了白天学习。因为考研数学在上午考,专业课在下午考,所以我选择上午复习数学,下午复试专业课。晚上政治和英语的学习会比较轻松一点。
由于考生的水平在提升,浙大考研难度每年都在增加,但是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非常庆幸自己选择了浙江大学,也非常庆幸自己成为了一位ZJUer。在浙大,建筑系的老师都非常有责任心,会带你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大型的实际项目以及各种有意思的设计竞赛。为了某一个项目,和同学们熬过的每一次夜,不仅是美好的回忆,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在浙大收获的不只是一份学历,更有师生情谊、手足情谊,还有未来无限的可能。
浙江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
自我介绍下,本科武大,跨专业考研浙江大学经济学,19考研总分393,专业课126,下面具体分享一下各科的考研经验。
一、关于择校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实力放在这,选择没问题。
二、数学:
大家都知道今年数学很简单,是的,确实简单,但是为啥我考的这么差呢?考场上拿到卷子瞬间飘了,妈呀题这么简单,妥妥140+,然后边做边乐呵,考完对了对答案,选择题错了一个,好吧,我承认是自己知识点掌握的不够,也可以容忍,填空题没错,大题说实话我忘记我算的啥了,因为对答案的时候已经考完好几天了,只知道大题的思路和做法,除了高数最后一个题的第二问思路不太对之外,其余的都对了,但是我实在不知道自己数算对了没有,但是我觉得肯定会有计算错误的,因为今年数学计算量比较大。没想到出分一看,真的不敢相信,做张宇八四都130+,今年这么简单的题才121。我不知道是不是全院数学最低分,但是估计不是倒一也是倒二,毕竟浙大进复试的人数学平均分135。
教训:平时一定要动手练计算,我平时只是注重知识点的理解和总结,导致了会做题,但是做不对题。虽说2020考研肯定会题难计算量偏小,应该注意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但是计算是根本,数学卷子不管计算量大还是小,计算能力不行是根本不行的。考研数学一张卷子不会做的题绝对不会太多,你只要把你有把握的题拿下,也能妥妥130+ ,130+在经院虽然说不是高分,但是绝对不会像我这样给总分拖后腿。
三、专业课:
浙大专业课批分是真的严,数学没有一个不过百的,连低于115的都没有,专业课110及以下84人(复试名单中),100分及以下11人,120及以上只有14人, 125以上6人,130以上1人。
我专业课考了126分,比我预期的要高了不少,我能顺利录取的主要因素就在专业课了。这里必须要感谢一下新祥旭考研,他们帮我安排的研究生助教一对一辅导专业课,让我从不自信到步入正轨,再到后面的强化冲刺。现在跟同学交流回想时,真的是少走了不少弯路。
下面具体说一下怎么复习的吧:
其实我本科时候对经济学感兴趣,已经把宏微观学过了,政经没学,不过也不算零基础。
用书:
微观:高鸿业+范里安+尼克尔森
宏观:高鸿业+曼昆
政经:宋涛+逄锦聚+程恩富习题集
习题集:尼克尔森习题解析+平新乔十八讲+曼昆习题解析+程恩富习题集+人大历年真题解析+南开、北大、央财、上财等各个学校零碎的习题。
最开始的辅导资料我先买了老生研路的,很难用,真的,笔记也不知道谁写的,一点用没有,字丑也就罢了,关键是一点梳理知识点的感觉都没有,像是从课本摘抄下来的,反正看了几页就弃疗了,他的强化习题集也没啥用,题太简单了,也没给归纳方法啥的,真题解析这个有点用,还是抄圣才的,政经背诵笔记也乱七八糟的,而且有的题直接光给了个题目,没答案,写了句,见圣才习题解析多少多少页,我真是相当的无语!不过也幸亏他们让我下决心报班辅导,才找到了新祥旭考研。
1、微观:
高鸿业基本没看,先看的范里安,后看的尼克尔森,这两本书我都重点看了,其实我觉得看一本就够了,范里安比较简单,但是有的知识点只有尼克尔森才有,所以尼克尔森是必看的,我觉得主要看尼克尔森,范里安挑着章节看就行,范里安主要看后面几章,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外部性那里,我觉得写得比尼克尔森简单明了。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尼克尔森上面太多东西根本不会考了,一些很麻烦的数理推导或证明,是不会考的,当然目前来说没考过,不代表以后不会考,比如19专业课,宏观有道20分计算题,也是从来没考过这么难的,以前的索罗模型都是很简单的,幸好我考前把高鸿业+曼昆上关于索罗模型好好的学了一遍,怎么来的仔仔细细的推导了记住了,还有别的学校关于索罗模型的题也都做了研究了,因为我知道,人大专业课宏观索罗模型是必考的,还好运气好,今年考得这个题答的还可以。
还有道15分微观题,最后一题,这个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考过的题型,有点像公共品+博弈论的结合,考完之后大家都反应很难,我觉得自己答的还可以,也亏了考前不管什么重点非重点统统拿来练,很多同学看了往年真题,觉得啥啥啥一定不考,抱着侥幸心理不复习,所以专业课就崩了,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专业课变难,批分越来越严格是大趋势。所以复习的时候既要分清主次也要面面俱到,每一章的主要知识点都要复习,不能落下,但是每一章里面,一些很明显不会考的推导或者边边角角知识点可以不看。
微观基本上都是计算题,练就完事了,练完总结就完事了。如果想考120以上,政经和微观得保证不能有失误,分肯定会扣几分的,经院改卷这么严,就算你觉得不丢分总也会丢几分的。
总之,微观就是看书+知识点总结+做题+题型总结,如果是四个计算题,务必要都会做,今年我觉得我这四个计算题应该是都对了,丢也丢不了几分。如果是3计算+1论述,论述题一般也不会太难,都是常规知识点,一条一条答清楚就是了。
2、政经:
作为一个工科生,面对政经真的很头疼。尤其是一开始,根本背不下去,我让我男朋友给我发红包,每背过一个题发一个,这样才勉强背了第一遍。我政经没看视频,这样不对,生硬理解起来肯定没有理解透了在背轻松,所以前期一定要找老师带着理解再背。建议跨考的同学,一定要重视知识框架的理解,然后再背,政经的辅导资料也没太必要买其实,你只要听了课,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很好办了,直接把书背过就完事了。
其实我觉得背书蛮快的,因为书是按照一个逻辑框架下来的,每一章的每一节之间是有联系的,你背书是按照一个整体的逻辑来背,你如果买了资料背重点知识点或背课后题,每个题之间是割裂了的,我觉得更难背一些。背书也不是完完全全一字不漏的背过,一些明显不会考的就不背呀,只背重点和主干就行了。还有的人说,不看书只背课后题,我觉得也不是太好,因为近几年来看,经院已经不怎么出课后题原题了,但是不管怎么出总是课本上的,背课后题不但割裂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碰上没背到的还容易答不全。所以我觉得大家背政经,不要指望着背到一模一样的原题,还是理解了知识点,掌握整本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把它们背过就好。资本主义部分我主要是背的宋涛那本书,逄锦聚的也看了看,但是因为基本差不多所以没背他,但是也算是运气好,因为几年前考了一道题就是逄锦聚有宋涛没有的,如果是我碰上了肯定就跪了。所以最好能两本书都背一背,宋涛为主,逄锦聚为辅,背完宋涛把逄锦聚上宋涛没有的东西背一背就行。以上说的都是政经资本主义部分。
社会主义部分,我几乎没看书,看了也不走心,只把历年真题考过的知识点给背了,因为很多年了,802政经出题总是那三四个知识点,哪三四个我忘了,一出考场就不愿意再想起,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再加上三人行我看了他最后的模拟卷,政经压对了一半,为啥说压对了一半呢,因为他卷子出的主要是答非公有制方面,而19考的公有制和非公有都要答,所以运气好,侥幸算是答得还可以。
3、宏观:
宏观我是答的最不好了,126分扣了24分,估计得将近20分是宏观扣的吧。宏观计算题是索罗模型刚才说了,这个题估计扣了几分,剩下三个题,看似很简单,但是关键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答才是满分啊,只能尽可能的把自己知道的条理清楚的答上,我觉得宏观才是最考察经济学功底的吧。宏观应该多看高鸿业,这个快考试了我才反应过来,高鸿业的宏观我看了,但是看得不细,主要还是看曼昆去了,可能觉得曼昆好看一些,但是高鸿业知识点多。
还有就是,跨考的最好看看视频,就看郑柄的就行,他虽然讲课废话多了点,但是讲的也可以,经济学本科的本来基础就不错,所以可以不看。学宏观一定要注意理清逻辑和框架,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虽然政经和微观也需要这样),不然的话,答题总是答不全且没有逻辑。宏观最大的难点就是把各种流派,长短期的各种观点梳理明白,知道什么题该答哪一块,必须把散乱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并学会对比来学习。还有就是考高分必须全面复习,从17,19两年来看,总会考一点以前没考过的东西。再就是答题技巧,我也没啥技巧,就是把题干中的重要的名词先强行解释一下,然后构思一下整个题的答题框架,再条理清楚的答上去,还是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行,我宏观复习的不够好,看书不够多,做题也不够多,尤其是论述题,考前基本看看答案就完事了,也不自己构思答案,这样不好。
四、英语
从三月份开始背单词,用的朱伟的恋练有词,配合着视频看了几期,发现自己不适合这样背单词,所以还是只刷了恋练有词的书两次,后期就一直在扇贝上背单词。但不得不说,做真题的同时记忆单词才是最有效的。
四月份开始做真题(考研文库里可以找到),完形和阅读都做,一天一篇。前期先做99-06年,这段时间的真题只做了一遍。后期做07-15,这段时间的真题更贴合现在的出题风格,刷了三遍。最后留下几套题等最后一个半月冲刺模拟。
写作的话,个人觉得就看一本王江涛就可以,多读一读真题范文,学习学习好的句式,把小作文的模板自己整理一份,基本上都没问题。
五、其他杂七杂八:
关于报班,我个人认为,数学和专业课作为明显的拉分项,如果基础一般又想考名校的话,真的有必要正儿八经的报个好班,就算自学也能慢慢学的差不多,但是也有可能被学的更好的竞争对手挤下去。
还有就是复试,初试考的分高是不会刷的,经院很良心,也很公平,所以初试一定要好好努力啊,不然擦边是最难受的,比直接考不上还难受。
六、最后的话:
不管考得上考不上,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绝对成功的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你的内在品质是你人生到底怎么发展的根本因素。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分享?的相关内容。
我上岸了!被 浙江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录取,成为了一名浙大学子,在我向全世界公布这个好消息时,也收到很多备考人的询问,所以干脆出个考研帖子。
首先让大家有个基础了解,浙大中文系的方向都是单科,报考哪个专业就考的哪个科目,比如考现当代文学,就只考现当代文学,不会说还需要复习古代文学语言学这些科目等等。所以一般会考察地比较有深度比较前沿,最后结果出来也是高分如云。比如2018年最后复试线是397分,19年是396分。说到底基本要上400才可能进复试,这对专业课要求很高,对公共课要求也特别高,作为文学类最热门的专业,现当代文学基本没得调剂的而且分数又偏高,本来感觉今年题比去年难很多,分数应该低一点,结果基本比去年高了十分左右,这应该也是以后考研的趋势,分数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高。
所以在选择了考浙大现当代文学开始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设定一个400分以上的目标,当然大家也不要被这个吓到,要坚信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老生常谈的真实性,千万不要还没有任何付出就焦虑,保持一颗平常心,保证自己能够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基本任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书目:
①参考教材
重点: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非常推荐,观点明确,线索清晰,很适合考研复习。
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此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史料充实,个人非常推荐。每章节的课后习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辅助:洪子诚的 《中国当代文学史》 ,虽然网上有人说此书不适合应试,但是分析浙大真题还是可以发现,不少真题出于此书。
陈思和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 :观点新颖,部分内容可作为文学评论的素材使用,但总的来说是非常好看,但考试适用性并不强。
参考书目:钱理群的 《鲁迅作品十五讲》 严家炎的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温儒敏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陈思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张新颖的《沈从文九讲》凌宇的 《从边城走向世界》 许子东的《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 周蕾、张清华的《全球视野下的莫言》高玉的《全球视野下的余华》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的《在北大课堂读诗》温儒敏的《北大文学讲堂》 俞敏华的《想象、建构及限制--20世纪80年代文学史论》
浙大专业课的考察不以“大综合“的方式进行,而是主攻专业方向,必然对知识深度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学透基本的参考教材之外,建议大家针对重点问题阅读论文,适度拓展。
笔记和背诵是文科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每个人的情况略有不同。
在笔记整理上,我习惯性把文学史内容梳理成一个个问题,这样比较容易抓住重点,同时也训练了答题能力。除此之外,对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作家,我会找出相关的评论文章或者论文看一看,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观点,整理成笔记。在看文学史的过程中,可以将名词解释和可能出填空题的知识分类梳理出来,复习起来会更加有针对性。总之, 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对冲刺阶段的记忆非常重要。
为什么看过的作品过段时间就完全没印象了,那是因为在读作品的时候没有针对性。我一般都会结合文学史的一些问题去看作品,这样看完一部作品,相关问题也就得以解决,对作品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作品中一些语句和段落进行摘抄,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习惯,虽然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对考试有用,但我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是出于喜欢。
其次复习专业课最重要的就是真题,越是好学校出题的规律也越是有迹可循。我在复习开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每年的真题分类,首先按照题型,各个题型总结到一起,基本上能看出来各个题型考点及规律,然后把除了填空名词解释的题型综合到一起,简答,论述,文学评论这三类题,按照现代当代、流派、或者第一个十年(小说诗歌戏剧)、第二个十年这种总结到一起,高频作家的每个知识点,比如 曹禺 有繁漪形象、雷雨特色、诗意特征等, 老舍 有,骆驼祥子三起三落、茶馆艺术特色、主题意义等,就会发现基本上所有的作家都围绕 艺术手法 、作品意义来展开,复习就会有方向,重点作家也有一个把握,沈从文、 张爱玲 、曹禺、老舍、 巴金 、白话诗、先锋、寻根、莫言、朦胧诗和第三代诗人等这些,在复习的时候精力就会有重点的进行。
其中文学评论的高分要点在多练习!一定要多练习!在考前最后两个月,我差不多每周都会抽时间练习一到两篇,掐时间写,每篇一个半小时,可以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来互相取经共同进步,或者直接找已经考上的前辈,让他们帮忙修改评阅一下,这非常非常有帮助!另外,练习中我都是坚持手写的,我认为这个也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练字速,有些人觉得在电脑上写会更快更节约时间,但我觉得用考场模拟思维来写作会效果更好,面对纸笔和面对电脑的思路展开是很不同的,毕竟对浙大来说,三个小时之内想要写出两篇高分文学评论,还需要逻辑清晰,提前列个大纲,而不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此外,还应多看书,博览才能下笔如有神。
我比较热衷论文,前后看了几百篇论文吧,都是有选择的下载看的,看的也不会整篇论文都看完,一般先看摘要然后看看小标题,很迅速地抓重点看,有些写得特别好的会看得很仔细,需要自己斟酌。还有找了很多浙大老师的论文,一些学界大牛的论文。专著论文都不是说看得越多就能够分数越高,很多人看了很多书也没考上,这和如何看有关,建议用笔把重点记下来,看的过程中都标注到自己的总笔记上。我原先做了很多专著笔记,太多了很不方便复习,后面我就直接全部精简到我的总笔记上了,无论看什么论文专著全都补充到那一本上,那厚厚的190多页笔记就是我后期最重要的财富啦。我觉得大家做笔记也不要东一点西一点,就做一本,然后有东西都补充上去最好。
笔记问题,整理笔记很重要,就是先按照文学史的脉络整理一次笔记,文学史有的是浅白而全面。就是很适合我们那种直观的比如莫言的 红高粱 艺术特色是什么这种,就一段一段的有回答,有的是比较深的,就是拓展观点的比如陈思和的《教程》,很适合专业书打底之后,把作品作家特点再补充上去。
再说英语,英语重要的就是单词和真题。
关于单词
单词一定要会,不用着急做题,先将单词掌握牢,背单词的方式有很多,使用手机软件很有效,这种背单词软件有很多,挑喜欢的就好。同时我还搭配了《恋恋有词》,就每天早上背,然后第二天把中文挡住看英文翻译,然后在看一个新的单元,我们考试的时候就是最直观刺激的就是文字信息,所以根据 行为主义 的学习理论来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利用重复,将这个文字信息与我们大脑之间形成一个 条件反射 ,这样我们提取的速度也就会达到最快。都说考研有很多生僻词义,其实不是的,很多都是书面语言常见意思,只是我们不熟悉书面语言而已。这种能力一定不是背单词搞出来的,而且需要扎扎实实坐下来读书。
关于阅读
我非常认同反复做的观点,第一次肯定错很多,你只对答案,不去看分析,然后自己想想能不能想懂,就当练手了。第二次做的时候可以结合黄皮书的解析来,黄皮书太琐碎了,主要是用来看单词的。这一次会很慢,一天一篇的样子,既要弄懂错题,做好记录,是什么题型,错的原因,也要把单词都查明白,然后长难句摘抄分析,就是在做的时候不懂得句子,做的过程一定要画出来,看讲解的时候摘抄下来自己分析,然后第二天早上背完单词朗读一下。每篇阅读都这么过。第三次做也不一定全对,就一次做两篇,然后对答案,分析错题,每年四篇可以挑一篇错的多的翻译一下,就是很笨的办法了,但是比较有用,所有阅读做完以后把反复错的重点看。第四次就是快考试一个月了,每天做一年的真题阅读保持手感。阅读不论谁命题,不论什么题型,都是围绕着你有没有读懂作者在说什么,题型的存在只是从不同侧面考察这一点。只有回到阅读本身,才会真的恍然大悟。
关于作文
建议大家自己总结模板,平时收集一些万能句子,注意单词的高级用法。
关于真题
对于真题相信各位已经耳熟能详了,把它装进脑子里,时刻记住真题真题真题。有如果你复习的时间早,时间充裕,可以考虑背完单词在做。时间太短的话直接上手就好了,做真题的经验就是一定要重视文法的学习。考研英语和四级有一个小不同的特点,前者是半学术语言,后者是生活语言多点。所以前者的句子一般都比较长,后者系生活语言,所以比较简短,也相对比较简单。而长句子里面一般都会有些复杂的语法和固定搭配在里面。你最好自己搞一个精彩句子的收集本子,慢慢积累。
到政治部分,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男人肖秀荣!!!
政治其实考研都一样,抓住肖秀荣没问题的,三件套必须有,而且我建议暑假重点在政治,因为暑假很难静下心学习,政治这种每天勾画书本和刷题最适合了,而且这一项也比较占用时间,尤其是哲学部分,很难,需要花时间。暑假政治基本把马基过完,之后就很简单了,我按照近代史、毛概、思修的部分,历史的部分一天两章,过得很快,所以开学的时候差不多十月份过完一次,然后风中劲草出来了开始二刷,肖秀荣的大书太厚了,翻不过来,只能遇到错题翻一下,风中劲草比较方便,1000题做两次是有必要的,回忆知识点。然后就是肖大大时政知识手册,还有最后的知识点必背,都可以买一下,然后肖四肖八好好做,肖四全背会,别的卷子就不用买了,做了也是浪费时间,冲刺应该把时间用在专业课。政治考80不如专业课上130,就是有耐心,反复刷,政治真的就是傻瓜学习法了。
考研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不要放弃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每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我们长时间学习的时候就会疲惫,因此需要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如果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老是想着玩手机,可以尝试一下手机定时,在这50分钟内完全专心学习,时间结束才能休息。同时为了提高效率,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做一些运动,我的做法是学习2个小时就休息,让自己躺下冥想5-10分钟,然后再做些运动,再回去继续学习。
建议不要做以下的无用功:
1、疯狂加群,上贴吧、论坛、百度云,搜集各种复习资料,最后没有用到。
2、在淘宝上学姐笔记,认为拿来便可万事大吉。
3、追求早上的仪式感,起贼早去图书馆排长队,进馆之后呼呼大睡。
4、过于依赖考研辅导班,没有自己的复习规划。
5、前期英语复习,刷真题一味追求时间,浪费真题。
6、自控力差,时不时掏出手机,刷微博逛淘宝,一早上就混过去了。
7、崩得太紧,每天学习超过12小时,身心疲惫。
8、政治复习过晚,之后发现内容太多,心态爆炸。
9、过分关注别人的复习进度,扰乱心情和复习安排。
10、重度强迫症,追求美美的笔记,然后一天下来一章都整理不完。
11、英语作文只知背诵,不知总结,背了很多发现过几天忘得一干二净。
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浙江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分享? 浙江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魔幻网:www.gongzufudinzuc.com2023浙江大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时间3月25日上午,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 、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
山东大学美术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山东大学美术专业考研经验分享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一些经验吧,我希望都是干货!干货!第一点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意志坚定,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或者好友一起抱团考研,一个是几个人相互学习,相互提醒,对于枯燥乏味的考研生活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学习美术教育的同学一定在考研期间有教育实习吧,对!就是那一段时间,我敢说过了那一段时间,百分之五十本
民族学考研分数线民族学专业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学科,不同院校之间的分数线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民族学专业考研分数线供您参考:中央民族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民族学专业统考一本线:200分。西南民族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民族学专业一本线:200分。北京师范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民族学专业一本线:240分,二本线:210分。云南大学:2022年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分享本人现北京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研究院研一,理论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为某一本大学测绘工程专业,第一年全身心跨考经济学失败,第二年侥幸以笔试面试双第一考上山东省某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入职以后边工作边考研,最终以笔试376第四、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三成功上岸。现将跨专业考研经验以及研究院考研基本概况介绍如下,将重点介绍研
重庆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好,我是2019届考生,本科双非二本师范院校,专业物理学,毕业时发现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决定提升自己,选择了考研。报考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心得。一学校的选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大部人人一样不懂考研流程、院校选择和复习安排。万事开头难,熬过去就好了。考虑院校的时候,我主要是从三个方向考虑,一方面考虑到离家远近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考研分享?一、考试信息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47 心理学专业综合复试科目:539 应用心理学综合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版;《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天津大学环境信息与规划管理考研经验分享?考研是人生改变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现在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状态!不要随波逐流看周围人都考才去考。不管是为了找工作而需要研究生这个学历还是想要从事科研,要带着自己的目的去考,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有了这个目的之后考研才不是一件难事,考研其实不难,只是被外界渲染得很难,只要是自己定好了目标每天坚持一点一滴的学习,让自己每天有收获,那就会在最后收获研究生录取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考研经验分享本人初试总分415分,专业课分别是122分和135分。一、前期准备本科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在大一时候就有考研打算,后来在大三上时正式决定考研,一方面是因为不想那么早工作,另一方面也想多学点知识,提升自己。在择校上,由于大三下时还要上六门课,而且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于是在多重考量下,还是选择了
2024-04-13 11:11:08
2024-04-10 23:42:18
2023-11-03 17:20:23
2024-05-21 20:35:50
2023-11-11 15:39:32
2024-06-06 21: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