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2024-04-02 04:24:27 | 魔幻网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类型:工科院校性质:公办
标识代码:4111010003隶属于:教育部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如下:

包括四川、北京、重庆三所高校,其中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594分、历史学类612分、哲学589分、数学与应用数学648分、物理学631分、化学621分、工程力学606分、生物科学632分、基础医学635分。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高考强基计划5月在网上报名。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高三考生,符合高考报考条件,并且参加了高考(应届生和复读生均可)。拥有在省级比赛或五大学科竞赛中有获奖记录能够证明具有学科特长。

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根据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祝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详细介绍如下:

一、就业方向: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集中在计算机、金融等相关行业领域。

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可以转向很多理工、经济类专业,比如计算机、统计、金融、经济学等。

二、就业前景:

1、数学专业毕业后的考生一般会建议继续进行学术深造,当然也可以从事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因为这些行业都离不开数学的专业知识。

2、强基计划的数学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均有高要求,也能够更好地为就业做铺垫。数学专业本身,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学科,涵盖领域广泛、应用范围广泛,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机会比较大。就业方面,具体的就业方向和行业选择还要靠你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决定。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的相关内容。

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魔幻网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据2021年4月18日央视网消息:36所高校陆续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日期截止在4月底。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

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以上就是魔幻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魔幻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魔幻网:www.gongzufudinzuc.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标签: 强基计划
与“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相关推荐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出来的去哪就业强基计划就业方向如下:1、数学:数据分析师、软件开发人员、三维动画制作人员、金融精算师、保险精算师、大学教师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量都比较大,所以就业前景还是不错,而且这些岗位大都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金融行业、高科技企业中,在薪资待遇和上升空间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物理学:到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或是到研究所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

2024-03-19 23:09:35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1、就业方向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应用面也极其广泛,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技、教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在IT行业从事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也可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

2024-03-15 03:49:42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详细介绍如下:一、就业方向: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集中在计算机、金融等相关行业领域。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可以转向

2024-03-23 12:48:33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详细介绍如下:一、就业方向: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集中在计算机、金融等相关行业领域。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可以转向

2024-03-12 23:40:30
强基计划专业数统计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专业数统计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详细介绍如下:一、就业方向: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集中在计算机、金融等相关行业领域。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可以转向

2024-03-19 05:33:41
强基计划之数学专业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之数学专业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据2021年4月1

2024-03-13 02:49:50
强基计划的专业前景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计划的专业前景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强基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详细介绍如下:一、就业方向: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岗位,如精算师、银行、证券业工作、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集中在计算机、金融等相关行业领域。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上都有较大的优势,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或跨专业就业都不困难,可以转向

2024-03-19 21:46:05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
强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方向 数学强基计划学校排名

强基计划数学专业就业方向1、就业方向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无论是进行理论研究、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而且应用面也极其广泛,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科技、教育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在IT行业从事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维护;也可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

2024-04-03 0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