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5 14:36:11 | 魔幻网
强基计划校考的科目大致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历史。
具体来说,比如北京大学会按照考生报考专业进行分组,传统高考省份:Ⅰ组和医学组测试内容为数学、物理、化学。Ⅱ组测试内容为语文、历史、政治。高考综合改革省份:Ⅰ组和医学组测试内容为数学、物理,Ⅱ组测试内容为语文、历史。 魔幻网
强基计划校测考什么:
1、主要考笔试+面试:强基计划的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报学科的基本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组 织协调能力等方面。
据统计,多数高校强基计划的笔试分专业进行,目的在于分别测试专业 志向、兴趣特长。例如,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考生在笔试中会被考到 数理探究,要求考生运用逻辑思维,调动学科基础知识进行运算。
2、部分高校仅考面试:强基计划面试在高校强基计划选拔中占有较大的权重,统计近三年高校 强基计划考试模式发现,所有高校强基校测均涉及面试测试。
强基计划分数的计算方法:
1、强基计划的总成绩=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以内)+综合素质评价成绩。
2、高校考核成绩=笔试+面试+体育测试。
3、如果强基计划采取百分制计算方法:则综合成绩=高校考核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所占比例+高考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所占比例+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折算成满分100分)*所占比例。
4、如果强基计划采取直接乘比例计算方法:则综合成绩=高校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高考成绩*所占比例+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所占比例。
强基计划的含义
1、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
2、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逐步建立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3、在浙江,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374人,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377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浙招生有三之二左右是通过强基计划,除了这两所高校以外,强基计划不是高校升学主渠道。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哲学、古文字等相关专业招生,很多家长咨询,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和家长做好规划,明确升学定位,下面整理强基计划专业就业前景及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特征,供参考。
物理专业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专业培养的是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科技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像应用物理这样基础性专业的人才,由于其可塑性强,基础知识扎实,反而越来越能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关于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也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
其分支学科“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与工程技术手段(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研究和解决医学问题。一般情况下,高校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会设生物医学专业。
学习内容: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临床医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
数学专业专业介绍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现代生活中数学更是无处不在,从指纹识别到CT技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从大气科学到火箭飞行器的设计,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建筑,形形色色的技术革命的背后,数学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数学、解析几何、微分几何、高等几何、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抽象代数、近世代数、数论、泛函分析、拓扑学、模糊数学。师范类还要学习数学教育学等。
化学专业专业介绍
化学专业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等。
历史专业专业介绍
历史是以人类历史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力图发现和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生活提供借鉴,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历史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更接近,有些领域几乎是全覆盖,历史学给这些学科提供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的发展相互促进。
国内历史学本科阶段主干学科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我国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大学几乎都设有历史学专业,喜欢阅读各种历史读物,对历史感兴趣,善于思辨并且能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适宜报考该专业。
生物专业专业介绍
生物科学(又称生命科学)专业包括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从本质上说,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生物科学专业的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因此对于这个学科的学生来说,选择继续深造对于以后从事专业的科学研究很有必要。
核心课程:包括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必修课程则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学、生物统计学、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概论、生物化学、微积分。
哲学专业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哲学专业主要课程: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著导读等。
魔幻网(http://www.gongzufudinzu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文科强基计划有哪些专业的相关内容。
文科强基计划是教育部提出的旨在加强文科学科建设的计划,旨在提高文科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文科人才,提高文科学科的发展水平,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强基计划有哪些科目强基计划考试科目具体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什么是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在2020年1月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始开展的一项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目前,参与“强基计划”的高
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强基计划大学名单及专业如下:1.北京大学:数学类、物理学类、力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哲学类、基础医学。2.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3.清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强基计划考试内容强基计划考试内容包含体育测试、笔试和面试三个环节。1.体育测试体育测试将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高三相应标准进行评定。成绩达60分及以上视为合格,未达60分则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将无法获得强基计划的拟录取资格。换言之,体育测试未达标者将无法被录取。若考生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测试,须提供三级甲等医院出具的病历及所在中学开具的证明(需中学校长签字和学校盖章),并在新
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考试有哪些科目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考试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四个学科。1、其中,数学是必考科目,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物理考察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化学涵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知识;计算机则涉及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2、清华强基考试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总体来说,这些考试科
2022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学校?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2022年我国总共有36所高校参与强基计划,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都为我国实力较强的名校。学生可以通过强基计划就读这些学校的相关专业,招收强基计划的专业大多是生物类,化工类,数学类,历史类,汉语言文学类等专业。强基计划比较适合于对这些学科感兴趣,且希望通
强基计划选考科目什么意思强基计划是2020年首次招生的,强基计划选考科目开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相关专业,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医学专业、理论与应用力学、工程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科等专业招生。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是教育部从去年开始开展的一项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
强基计划校考时间6月底前后进行校内考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是教育部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发,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起步阶段,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
强基计划哪些学校强基计划一共有39所学校,具体名单如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4-04-13 11:11:08
2024-04-10 23:42:18
2023-11-03 17:20:23
2024-05-21 20:35:50
2023-11-11 15:39:32
2024-06-06 21:46:51